自称老师发短信向学生要钱
1月15日下午2点20分左右,北京的徐先生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他叫出我的名字,自称是大学的辅导员唐老师,然后跟我寒暄了几句。”
几条短信过后,“唐老师”称自己在成都出差,侄女在北京出了点事情,缺两三千元钱,希望徐先生能帮帮忙。“开始说让人过来取,后来又说太远不方便,让我把钱汇到建行的一个账户。要得特急,说下午5点钱就得到账。”出于谨慎,徐先生给“唐老师”打了一个电话,但对方一直不接。此时,徐先生起了疑心。
当天晚上,徐先生联系了10多个大学同学,一打听才知道全国各地已经有好几个同学收到了同样的短信。“其中有一个同学告诉我,前几天同学老刘跟他打探过辅导员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而老刘大概1月6日左右刚刚加入我们的校友录。”徐先生赶紧跟同学老刘联系,对方称自己从未加入班级校友录。“我又跟真正的唐老师取得联系,他说自己并未发过此类短信。”许先生恍然大悟,校友录上的“老刘”是骗子。
先策划加入校友录再行骗
“他肯定是以老刘的身份加入校友录,然后从中取得我们的联系方式,然后行骗。这是蓄谋已久的。”徐先生推测道。
根据事件前后的关联,徐先生推断出骗子的手段:先以“老刘”等普通但不起眼的名字申请加入校友录,然后根据校友录的留言了解各个同学的底细,最后找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和信任的人,以他的名义行骗。
“校友录上共有80多人,不少人留下了联系方式,加入校友录后就能获得这些信息。”徐先生说,1月15日晚上沈阳的同学告诉他说骗局已被识破,16日又有河北的同学发来短信称有人冒充老师和同学行骗,提醒同学小心。“这些人都在校友录上留了联系方式”。
徐先生总结了一下,“校友录”骗局有三个特点:“一是伪装性很高,知名知姓;二是时间要求紧迫,从开始联系到要钱只有两三个小时;三是蓄谋已久,加入校友录至行骗时间间隔10多天,用以搜集信息。”对于徐先生的说法,其同学李先生进行了证实。“骗子没跟我提钱的事情,而是向我打探各同学的状况,是否经常联系等。”李先生说,“他会选择联系较少的同学进行诈骗。”
手机号和账号分属两地
根据徐先生所提供的骗子的手机号码和银行账户,记者进行了查询。查询结果显示,手机号码地属四川成都,建设银行账户的开户地为浙江宁波。记者拨打了骗子的手机号码,对方一直拒接,发送短信也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目前,徐先生还在同骗子周旋。“我骗他说钱已经汇过去了,他一下午至少去了四趟银行。让他多跑跑,也尝尝被骗的滋味。”徐先生笑道。同时,他和李先生提醒大家要小心谨慎,在遇到陌生人申请加入校友录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身份验证,以免身份信息泄露,给骗子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