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何频陷传销泥潭

发布者:芦金柱发布时间:2007-10-23浏览次数:226

南京一著名BBS网站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虽然通过媒体知道传销的危害,但是他们对传销本身如何运作的认知程度却低得可怜,调查中只有少数人能够说出传销的主要特点,大多数人不能分辨传销和直销的区别,更有少部分低年级学生认为传销就是上门推销商品,大学生传销有如下特点:

 

  一、分布广、人数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参与非法传销的人员涉及全国10多个省、市的2000多名大学生,且男女均有;

 

  二、人员结构特征明显。年龄较低,普遍在20岁左右。文化程度较高,多为在校大学生;

 

  三、组织结构严密。业务员发展采取单线联系,不同级别人员不允许往来,而只能在同级别管理内活动。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他们社会接触面不广,往往急功近利,对生活的期望值过高,很容易被那些宣称能暴富的传销组织“洗脑”,上当受骗。有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有所缺失,只用有无短期效益来衡量一件事情是否有益。同时,陷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较为贫困,想借传销发财,改变自己的生活。一旦被骗,无法索回交出的钱,但又想挽回损失,于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很多陷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朋友少,容易相信别人。在学校,他们没有成就感,而在传销组织中,他们找到了这种“幻觉”。适应社会能力较差,就业的压力使他们迷失。参加传销的大学生多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对就业压力,不少学生认为“与其毕业就失业,还不如抓一个发财机会”。

 

  从传销组织角度看,传销组织使用精神和暴力双重控制手段,使大学生无法摆脱,大学生一旦进入传销组织,身份证、现金、通讯工具等都被没收,无法与外界接触,传销组织天天进行封闭“洗脑”,控制大学生的思想,使其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对传销发财的幻想当中。

 

  从社会环境看,人们对传销的认识不够深入,对直销和传销的区别知之甚少,尚缺乏全民抵制传销的社会氛围。

 

另外,许多大学生被传销组织提出的平等、互爱等虚拟的东西所迷惑。人都有一种被社会承认、被他人关爱的需求。在学校里,部分大学生的这种需求被忽视了,他们缺乏亲情、友情的互动。在传销活动中,大家组成“家庭”,一起睡地铺,一起捡菜叶,一起分享感受,从而对传销集体产生心理依赖。

 

  容易受骗的群体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毕业生;二是平时喜欢做点小经济活动、小商贩行为的学生,初步尝到经济活动的甜头又没有足够分辨力,导致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