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沉思!直面“地震”!

发布者:芦金柱发布时间:2008-05-15浏览次数:227

云南普洱市宁洱县地震

唐山大地震

美国洛杉矶地震

日本东京大地震

菲律宾地震

美国旧金山大地震

目击者、亲历者:黑色的1976

   唐山大地震,仅仅几秒钟后,65.61万多间民用建筑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36万人受重伤,70多万人受轻伤,15886户家庭解体,7821个妻子失去丈夫,8047个丈夫失去了妻子,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废,遗留下孤寡老人3675位,孤儿4204人,数十万和平居民转眼变成失去家园的难民。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以上…

   遭受这次地震破坏的不仅是唐山市区。灾区面积共21万多平方公里,有感范围达200多万平方公里,14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程度不同的感觉。天津、北京和河北省的一些地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其中,以唐山市为中心的极震区,烈度为11度。沿北东50°轴向,长10.5公里,宽3.5-5.5公里的椭圆形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均荡然无存…… [全文]

・作家钱钢:我的唐山 我的1976  [阅读全文]

作家钱钢小说《唐山大地震》在线阅读

・目睹唐山大地震 路上许多行人赤身裸体(一) [阅读全文] 

・唐山大地震之民间记忆:全家共度难关 [阅读全文]

・唐山大地震之民间记忆:地震将我定格为跨栏姿势 [阅读全文]  

・唐山大地震:不肯泯灭的记忆 [阅读全文]

地震知识知多少

我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情况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安徽和合肥发生过地震吗? 

   安徽省地震活动频度在华东地区属比较高的省份。
   著名的郯城-庐江地震带和扬州-铜陵地震带贯穿全省,1300年以来,发生43/4级以上破坏性地震23次,6级以上地震4次。邻省破坏性地震对我省也构成重大威胁,如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发生8.5级地震,就曾使我省江北大部分地区遭到8度破坏,相当于发生一次6级~6.5级地震。
   合肥位于华中地震区,著名的郯(城)-庐(江)断裂带斜贯城区东侧。历史上山东郯城81/2级、霍山61/4级强烈地震都曾波及我市,造成严重破坏。合肥境内也曾发生过两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即1673年3月29日合肥城南发生5级地震,地震时“声如雷,屋舍倾倒”(清史稿・灾异志)。1954年6月17日于合肥-六安间发生51/4地震,造成部分房屋倒塌、损坏,浇好的水泥柱开裂,合肥邻近20多个县市均有房屋倒塌,波及面达28万平方公里。
   合肥市于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3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

为什么会产生地震?

   要说清地震是怎么一回事,首先要从地球说起。
   地球内部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壳平均厚度只有30-40公里,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绝大多数地震就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并不是一个静止的世界,它的内、外部运动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地球的运动变化,产生巨大的力,这种作用在地壳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地应力。在地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开始是极其缓慢的,但是,当超过岩石强度时,就会使岩层破裂,从而产生震撼山岳的地震波,这种波传到地面就是地震。这种地震叫构造地震,它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性最大。
   当地下熔岩冲破火山通道喷发出来时,引起的震动,叫火山地震。
   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地面压力时,造成塌陷引起震动,叫陷落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每隔几秒钟就有一次或同时有几次地震发生。但能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地震,每年也只有十多次。

地震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8.9级。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可以准确预报吗?

   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的前沿课题。我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其明确的任务性,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曾成功地对海城等几次大地震做出了短临预报,因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做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预报的国家,被载入史册。
   但是,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震的规律,我们的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而作出的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局限性。我们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临震预报。

地震预报为何很难?

   地震大多发生在15公里以下的地壳中,目前人类最大的钻探深度也仅仅12公里,因此无法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只能通过在地壳表层布设一些测试地球物理场、化学场、形变场等观测仪器,间接推测或反映地壳内部变化。
   由于地表观测难免混杂着气候、水文、人为等非地震因素引起的“噪声”,这就干扰了微弱的来自地球内部的宝贵信息。同时,7级以上的地震,全球每年平均仅发生十几次,且大多数发生在没有前兆观测台网的海沟或人烟稀少的地区,强烈地震在同一区域重复发生的周期往往在百年或数百年以上。
   因此,人们从事地震预报的实践机会较少,认识与总结规律就变得很困难。再者,发布地震短临预报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民众和社会的强烈反响,是个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因而增加了地震预报的难度。

          

探索地震的奥妙:地震前兆

人们可以听到、感觉到的异常:如地震活动异常、地声、地光、地下水异常、气象异常、动物异常等。

 [视频]世界各地地震前预兆和世间异相

小震活动


   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科学家称它们为前震。由于观察认识到大震前有一系列小震,因此便可利用前震预报大震,并设法预防大震。 [全文]

 

地形变

 

   从多年来的大地测量结果中发现,我国几次较大的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69年渤海地震、广东阳江地震、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玉溪地震等等,震前都有地形变活动。 [全文]

电磁场异常

 

   1855年,在日本江户闹市区有一位开眼镜铺的商人,他用长3日尺(1日尺等于30.3厘米)的一个马蹄铁,在马蹄铁上面粘满铁钉,用此来招引顾客。但是,在1855年江户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吸到磁铁上的铁钉及其他铁制商品,突然掉落在地,使他大为惊愕。时过两小时,一次破坏性大地震发生了,震撼了整个市区。地震过后,发现那块磁铁又恢复了往日的吸铁功能。 [全文]

喷出地面的井水

 

   大地震之前,震区范围的地下含水岩石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出现水位的升降和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使水变味、变色、混浊、浮油花、出气泡等。由于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互相补给的关系,震前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河水流量的变化。震前地下水发生的异常变化,是一种很重要的地震前兆现象,是目前预测预报地震的重要手段之一。 [全文]

大气异常


   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与此相应的温度、气压、温度的变化,会使人体感到不适。 [全文]

兰光闪过之后

   地光是地震前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报。虽然时间很短,瞬时即逝,但当观察到这种地震前兆后,应该利用这个短短的时间,争分夺秒,立即采取防避措施,减免生命财产的伤亡损失。 [全文]


“地声”

   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地声”。  [全文]


地震前动物有前兆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动,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

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该说明的是,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很多时候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观察宏观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动物为什么会预测地震?

   动物的听觉大大优于人类的听觉。如,人耳只能听见音频为每秒钟20次至20000次的声波,而猫、狗和狐狸却能听到音频每秒钟高于60000次的声音,至于老鼠、蝙蝠、鲸鱼和海豚,可以发射和接收音频每秒钟超过100000次的超声波。
   超声波,动物们还能传感音频每秒钟只有100次或不到100次的次声波,次声波不仅我们的耳朵听不出来,就是地震仪器也极少可能把它测定出来。因此,它们能遥感得出数百公里之外雷电和洋底海啸的声波。

:鱼类对于微弱的震动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它们的胸腹两侧都长满侧腺,这是一种特殊的传感系统;

:爬行动物蛇能觉察地震,是因为它们能够嗅出地震前,地下所释放出来的碳氢化合物的气息;

:狗之能以吠叫预报地震,是能听见地震开始时所发射出来的超声波。

地震预防、逃生知识

地震的预防

・要避免地震的灾害,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自己,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一般家庭常备的东西有粮食和饮水,以每人平均保存5天的份量为佳。另外再准备一些防灾用品,如防灾头巾、手电筒、急救药品、蜡烛、半导体收音机等以及一些逃生用具,如毛毯、便携式炊具、固体燃料等。

・由于住宅不宽裕,人们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如棚、架、搁板)。不过,由于地震的震动,搁板上放置的重物是很容易掉下来的。因此,平时放置东西要多加考虑。

・人们对黑暗很难适应,这不仅仅是看不见,还在心理上增加了压力。因地震而停电是不奇怪的,黑暗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也很难分辨东西南北,所以手电筒随时带在身边,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了。

・地震发生后,电视中断,电话不通,报纸停刊,信息来源完全被断绝。此时,只有小型的收音机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重要情报,从而可以更好地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当大地震平息后,首先感到困惑的是饮用水的问题。这种场合,水道断水是经常的事,城市中井水很少,所以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情况下,有必要每晚睡前准备一些应急的饮用水。

・考虑到地震后的混乱情况,准备好三个月的现金花销是必要的。因为地震之后,银行、邮局等处往往取不出款。

・人们总喜欢把急救用具藏在某一角落,或不起眼的地方。可是,这些东西在地震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把它们放在某一固定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

・地震时,穿高跟鞋对避难百害而无一利。平时应穿或备用跑得快、耐用、平跟的棉鞋或运动鞋。拖鞋和草鞋都不合适,高跟鞋绝对不行。

如何逃生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防止次生灾害

・要注意防止地震次生灾害。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等。很多经验表明: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大得多。如何防止次生危害呢?

・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品,要严密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剧毒品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救。

・对于大型水库、堤坝等,要预先做好防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水库下游的居民,在地震发生时,要严密注视堤坝的安全,遇有险情,除组织力量抢救外,要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大地震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可能堵塞河道,遇到此种情况,要立即组织人员疏通,以免造成水灾。